台灣最好的時代!?「我在台灣看不到工作的未來!」

到了2021年,台灣將擁有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。台灣像是日漸乾涸的池塘,一點一滴的向外流,《時代雜誌》分析,中國成了最大的磁石,吸引了大批的台灣年輕人才, 是台灣人才外流的最大受益者。

金錢有其吸引力,至少對Eddie Chen和許多選擇到大陸高薪工作的台灣人來說是如此。26歲的Eddie Chen在2014年自台北移居北京,先是拿全額獎學金攻讀碩士,然後成為大型跨國企業的公關。

他的薪資是台灣同類型工作的2倍,而在台灣,畢業生的起薪自1990年代後期至今就幾乎沒有增加。他解釋,「中國的市場更大,這裡也更全球化。台灣並沒有給年輕人太多機會。」

政府統計數據顯示,及至2015年,台灣那約莫1,000萬人的勞動力中,超過72萬人前往海外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,其中更有72.5%擁有大學以上學歷。

鄰近台灣、使用相同語言的 ,吸收了其中的大多數人,也並不令人意外。

不過, 亦主動吸引台灣最優秀的人才,進而助長台灣的人才流失。人才流失不但威脅台灣的經濟,也帶起了一股恐懼,擔心大陸試圖利用經濟力量換取政治影響力。

最近,大陸大力吸引台灣的學生和創業家,也撥動了台灣民眾的神經,擔心大陸利用台灣經濟不振,以財務誘因進一步贏取年輕世代的忠誠。

大陸瞄準台灣高等教育精英已行之有年,但近期的就業和教育誘因突增,顯示在蔡英文拒絕接受北京的「一中」政策、兩岸關係惡化後,中國大陸已然改變了策略。
廣告

中國大陸試圖以國際孤立懲罰台灣,阻止台灣參與聯合國會議、搶下台灣的少數外交邦國,似乎只是強化了台灣人形塑自身認同的決心。

年輕人尤其傾向於將台灣視作家鄉,並將中國視為巨大的鄰國,不過,向千禧世界提供更高生活水準的長期衝擊,亦難以預測。

中國大陸相信,長期而言,財務利益可以稀釋、最終也能消除國家認同,並推動其統一議題;對此,中國大陸也沒有隱藏其想法。

4月的報導指出,中國大陸會透過汪毅夫領導的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,吸引草根企業人士。中國計畫提供吸引力十足的教育和工作機會,亦於今年夏天邀請台灣地方領袖和青年團體,參與中國的營隊和文化活動。

上個月,中國教育部宣佈,中國大陸學生前往台灣就學的限額將減半,並放寬台灣學生前往中國就讀大學的規範;此事也讓人更加質疑,中國大陸可能是在試圖推動社會工程。
廣告

台灣陸委會力促中國珍惜並維持教育交換,反對干預或限制,並提醒台灣學生,兩國的教育系統有著重大差異。

然而,對22歲的研究生Ling Kuang-hsuan來說,政治是她最不擔心的事;今年9月,她就要開始攻讀北京大學的人資碩士班,對此也非常興奮。她相信,北京大學的一流名聲可以強化她的就業前景;一如Eddie Chen,她認為自己的未來在大陸。

她補充道,「我希望可以留在大陸並找到工作……我大部分的朋友也希望畢業之後能在這裡工作。許多跨國企業在台灣沒有分公司,但在中國大陸有。」

她未來的機會非常好。中國大城市對跨國企業非常有吸引力,也為新創企業提供極佳誘因。

2015年,中國電商大亨馬雲宣佈,為台灣創業者成立3.3億美元的創業基金。上個月,《中國時報》也報導了在上海舉行的台灣年輕人創業競賽,獎金高達近40萬美元。
廣告

Eddie Chen表示,他完成學業後試圖在台灣創立公關公司,但十分掙扎,也承認是受到了大陸的活躍商業氣氛吸引,才決定回到大陸。

「起步很容易,但生存並不容易。在台灣,他們大多是打短線,希望能快速回收投資。」不過,中國人視他為「新星」,提供辦公室和財務誘因。他表示,「中國政府希望民眾創業,他們想要這樣的趨勢。」Eddie Chen賣掉了他的公司股份,加入大型跨國企業尋求職涯進展。

台灣,像是適合退休的地方

雄心十足的台灣專業人才也發現,他們在中國的進展會快過待在台灣。Eddie Chen表示,「我們的公司願意給年輕人更多機會。」

他表示,中國大陸或許感覺起來像是外國,「我們仍舊知道,我們在文化和政治上有著不同之處,」但目前來說,大陸就是他的家。他補充道,「台灣比較像是個適合退休生活的地方。」
廣告

台灣人才短缺的根源,在於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緩慢,且沒能成功推動困難的改革,無法藉此吸引外國投資,並從勞力密集產業轉向高科技和服務產業。

在此同時,中國大陸則享有快速的成長。7月,中國公佈的年化成長率為6.9%,台灣則在2%附近浮沉。

畢業生的薪資停滯,也讓台灣的情況更加惡化。1999年,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約為900美元,到了2016年,僅僅升至925美元。

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亞洲專家傑倫西格(Michael Zielenziger)問道,「如果中國年成長6%、台灣年成長2%,那裡才是最具吸引力的職涯發展地?」

他表示,「台灣的優秀年輕學生難以忽視中國或美國大城市的吸引力。政府的挑戰在於,讓台灣更有吸引力,讓人留在家鄉,並吸引人回到家鄉。」
廣告

牛津經濟研究院在2012年進行的調查,提出了十分嚴峻的預測:到了2021年,台灣將擁有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

傑倫西格表示,「台灣在許多顯而易見的因素上表現不佳,人口並沒有增加……人口正在老化。」

台灣困於惡性循環之中;低薪降低年輕人的成家意願,進而拉低了生育率。

舉例來說,年輕人對台灣的國家退休金系統十分不滿;退休高中教師的月退俸約為2,250美元,但年輕人卻得掙扎度日。

年長者持續增加,人才外流卻讓支持年長者的勞工減少,也將退休金系統推向破產邊緣。

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,人才外流的本質,加劇了台灣的經濟問題。他表示,「他們是高階管理者、工程師,他們很富有,收入也高。」

他認為,「他們的支出和消費大多是在中國,因此台灣的消費無法成長。我們需要他們回來,在這裡居住和支出。」

經濟誘因可能動搖自我認同嗎?

不過,居於台北的分析師、諾丁罕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寇謐將(Michael Cole)相信,認定中國將自身呈現為機會之地、以換取台灣人的忠誠,並不正確。

首先,大陸並沒有贏取台灣人心的明確策略。他表示,「目前,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。」

寇謐將指出,「他們一向著迷於經濟決定論。他們在西藏嘗試這套想法,就某個程度來說,也在香港嘗試。他們似乎還不了解,許多人在應對中國時採行的務實主義,亦即,他們看見了中國在職涯和投資上能提供的機會,但那也極少能轉換為自我認同的變動或對統一的支持。」

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同意,年輕人會看穿政治操控的意圖。他表示,「他們希望向人展現、特別是向年輕人展現,中國是他們的未來,台灣除了投向中國之外無路可走。那就是他們的策略:台灣的經濟發展必須倚賴中國大陸。」

他補充道,「我不知道那是否能成功,但我不認為那會改變他們的認同。台灣與中國的生活方式有著巨大差異,那也讓他們更加認定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。」

其他人比較擔心,長期向整個世代提供財務保障,可能會緩緩侵蝕對中國政治野心的抵抗。

與香港不同,台灣的言論自由和民主目前並沒有遭受直接威脅,也減少了年輕人起身反抗的理由。台灣人的認同感很強,但不是那麼有支持獨立的決心。

「我在台灣看不到工作的未來」

36歲的台灣銀行家Rex在2年前移居廣州,因為他不想在台灣中年失業。他表示,「我在台灣看不到工作的未來。」

與家鄉那規範較多的企業文化相較,他現在比較偏好大陸的活力。

政治並不是Rex的個人生活重心,但他相信,基於較為務實的理由,「台灣和中國未來總有一天會合併,也許是50或100年後。」

他解釋道,「中國實在太大,在台灣,你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與中國大陸無關。」

對許多選擇留在家鄉的人來說,中國經濟對離開的人所產生的影響力日增,也成為十分敏感的主題。

今年稍早,25歲、在上海工作的台灣男性Jeremy,在鼓勵年輕人前往海外尋找更棒的生活之後,在網路上被貶為「共匪」。

他在廣為流傳的影片中表示,「我有台灣朋友每天工作很辛苦,他們每天早上5點起床,晚上9點、10點下班。為了什麼呢?他們沒有未來也沒有希望。」

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楊子霆相信,中國擁有大量台灣勞動力,可能會威脅台灣的國家安全,並鼓勵部分人成為統一的支持者。

他認為,台灣政府反制此事的最佳方式,就是創造更棒的就業機會並刺激服務產業。

他表示,例如,可以移除醫療訓練的嚴格年度限制,打造醫療觀光業。另一個方法,就是讓大學更有競爭力,避免學者因為中央化的低薪而離開。

居於台北的律師、公共政策分析師方恩格(Ross Feingold)同意,台灣政府在抑制人才外流上做得不夠。

他表示,「看待此事的角度之一就是,如果中國成功讓年輕人在選舉期間留在中國,避免他們回家鄉投票給民進黨,那也對中國有利。我想,那只是種交易關係,民眾想要有薪資更好、有升遷機會的工作,那是否能建立個人上的傾向,仍有待觀察。」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跨國婚姻面談制度防制假結婚?但更多真結婚的婚姻受害!

年輕漂亮又是處女的越南新娘介紹!?阿宅!你別傻了!

未婚漂亮會講閩南語的福建新娘!?這個,真的沒有!